金馬倫是一位嚴謹的故事講述者,其作品吸引各類觀眾。即使在最為先鋒的個人作品中,他也能完美駕馭壓力,獨到地詮釋他的靈感,拓展知識的邊界,進一步豐富他的藝術生命。
《深淵》(The Abyss)上映23年後,金馬倫駕駛他親自設計的「深海挑戰者號」(DEEPSEA CHALLENGER)潛艇兼科學平台,獨自潛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(Mariana Trench)最深處,即海下10,908米(35,787呎)。
1997年上映的《鐵達尼號》(Titanic)中,他復刻了這艘北大西洋深處沉睡的龐然大物,喚醒觀眾對船體殘骸的模糊印象,使其穿梭於修咸頓海域劈波斬浪。四年後,他下潛3,800米(12,500呎)至海洋深處拍攝了紀錄片《鐵達尼號之深淵探秘》(Ghosts of the Abyss)。
從艱巨的潛水任務開始,到3D工作,金馬倫不斷突破人類極限,打破科技與藝術成就的疆界。他孜孜不倦地尋覓複雜且富挑戰性的解決方案,重塑電影製作藝術。其傑作如《鐵達尼號》、《阿凡達》(Avatar)及《未來戰士》(The Terminator)等深受觀眾歡迎,堪稱電影史上的里程碑,不僅是票房傳奇,更將對後世產生無遠弗屆的影響。
繼《阿凡達:水之道》(Avatar: The Way of Water)後,同系列第三部電影《火與燼》(Fire and Ash)將於2025年底上映。
金馬倫樹立電影藝術與技術標準,並一再彰顯力求卓越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