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
經典紅藍雙色設計
1955年第一代腕錶的24小時刻度字圈分為兩半,一半是表示白晝時間的紅色,而另一半則是象徵夜間時分的藍色。至今,字圈已備有不同顏色搭配及單色款式,以供選擇。起初,24小時刻度字圈是由塑膠玻璃(Plexiglas)製成,及後在1959年及2005年被氧化金屬鋁及高科技陶瓷取代。
Oyster Perpetual GMT-Master於1955年問世,它作為功能腕錶,多年來經不斷改良,技術性能日益提升。
1955年第一代腕錶的24小時刻度字圈分為兩半,一半是表示白晝時間的紅色,而另一半則是象徵夜間時分的藍色。至今,字圈已備有不同顏色搭配及單色款式,以供選擇。起初,24小時刻度字圈是由塑膠玻璃(Plexiglas)製成,及後在1959年及2005年被氧化金屬鋁及高科技陶瓷取代。
第一代GMT-Master的傳統時針、分針及24小時指針均同步運行。1982年,勞力士推出新款機芯,讓時針可以獨立調校,獨立於其他指針。為了表示此技術演進,以及易於辨識與其他GMT-Master的差異,搭載新機芯的錶款便命名為GMT-Master II。自此,使用與調校腕錶的方式愈趨簡易且操作更爲直觀。
2005年,勞力士以陶瓷取代金屬鋁字圈。作為陶質組件設計及研製先驅,品牌自主製作出一體成型外圈及陶質字圈。為確保讀時清晰,數字及刻度均以陶瓷鑄模製成,並以PVD(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,物理氣相沉積法)鍍膜技術鍍上一層金或鉑金。
2013年,勞力士開拓創新,推出首款一體成型的半藍半黑雙色陶質字圈,配備於GMT-Master II蠔式鋼款。2014年,勞力士推出紅藍雙色陶質字圈,配備於GMT-Master II 18K白色黃金款。
2014年,勞力士推出紅藍雙色Cerachrom字圈,即GMT-Master的原型款式配色。公司不懈鑽研,力求創新,採用不同的陶瓷粉末混合工序,成功研發符合品牌對美學及品質要求的紅色陶質字圈。
勞力士修改每個顆粒的化學成分,由裡到外,使半邊字圈由紅色變為藍色,同時更要確保兩種顏色對比分明。
2018年,勞力士推出全新GMT-Master II蠔式鋼款腕錶,搭配24小時刻度紅藍雙色陶質Cerachrom字圈。蠔式錶殼的表耳和兩側經重新設計,搭配五格鏈節紀念型(Jubilee)錶帶,配備蠔式保險扣和易調鏈節延展系統。
GMT-Master II首次推出18K永恒玫瑰金款及永恒玫瑰金鋼款。前者全以精製的獨特永恒玫瑰金鑄造,後者則是蠔式鋼與永恒玫瑰金的組合。
新款3285型機芯搭載於GMT-Master II面世。
2019年的GMT-Master II 18K白色黃金款搭配隕石錶面。
此錶面由珍稀的鐵質隕石切割而成。這些隕石在太陽系橫渡數億公里,最終抵達地球。在太空飄浮的過程中,隕石內以鐵和鎳為主的金屬成分會逐漸結晶化,形成金屬花紋。這些天然紋理代表每枚勞力士隕石錶面均是獨一無二。
2022年,GMT-Master II創新採用左側上鏈錶冠,並配備綠黑雙色字圈。這與1955年為商務飛行而誕生的GMT-Master II原錶款一脈相承。腕錶的上鏈錶冠設於錶殼左側,日曆窗則調整至9點鐘位置。最終檢測的精密測試流程也為這些變化做了相應的調整。
在勞力士發佈的兩款GMT-Master II新作中,18K黃金材質華麗回歸此系列。第一款為黃金鋼款(蠔式鋼與黃金組合),第二款則完全以18K黃金鑄造。
兩款腕錶不乏相同之處。首先,二者均配備一體成型Cerachrom灰黑雙色陶質24小時刻度字圈,以新穎配色煥新亮相。錶面上的「GMT-Master II」錶名塗飾黃色粉末。